中国文化的道统重建——以牟宗三为例

来源:《哲学动态》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9-04 12:21   

      Mou Zongsan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Confucian Orthodoxy

  作者简介:韩星、张铁诚,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。

  原发信息:《哲学动态》第20215期

  内容提要:道统本就存在于中国历史之中,但近代以来道统失落,文化歧出。现代新儒家重建道统,形成多元道统观,而牟宗三是“哲学家道统观”的集大成者。他以“生命的学问”发挥道统之说,通过对儒家元典的创造性诠释和对宋明理学思想体系的重新梳理,以儒家德性之学为核心,借鉴康德哲学来建构儒家道德形上学,且道统、学统与政统三统并建,进而实现儒学的现代转型。道统重建仍是当今中国文化复兴的核心问题,具体途径是通过对儒家经典的再诠释来重建道统,并以道统为根本,以政统、学统、教统、文统、法统、商统为发用,构建多元立体的文化统系和结构。

  关键词:中国文化/生命的学问/三统并建/道统重建

  一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统及其近代岐出

  道统本就存在于中国历史之中,但系统提出道统说的是韩愈,最早正式使用“道统”一词的是朱熹。韩愈面对道佛大炽、儒家衰微的现实,提出“道统”说以复兴儒学。他在《原道》中认为古代圣王之道从尧开端,代代相传到孔孟,没有间断;孟子以后儒家道统断裂,直到韩愈才复明先王之道,把道统恢复起来。韩愈认定“道”的本原是儒家的“仁义道德”,并以继承道统、恢复儒道为己任。其实,在这之前孟子已经有了道统意识,《孟子?尽心下》概括了由尧舜至汤、由汤至文王、由文王至孔子的传承统绪,而孟子自己要担当起传承孔子之道的历史责任,这就是一种道统意识。因此,道统说其实滥觞于孟子。

  儒家道统说自韩愈提出之后,在宋代得到了儒者的普遍认同。宋初孙复批判佛教、道教宣扬的生死祸福、因果报应等,赞成韩愈批判佛教、弘扬儒学的道统论:“吾之所为道者,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、武、周公、孔子之道也;孟轲、荀卿、扬雄、王通、韩愈之道也。”(《孙明复先生小集·信道堂记》)在孙复这里,从尧到孔子为一阶段,自孟子以下为另一阶段。石介也说:“道始于伏羲,而成终于孔子。道已成终矣,不生圣人可也。故自孔子来二千余年矣,不生圣人。若孟轲氏、扬雄氏、王通氏、韩愈氏祖述孔子而师尊之,其智足以为贤。”(《徂徕石先生文集·尊韩》)石介之说源于孙复。他们觉得韩愈因孟子之后道统“不得其传”,遂认为此后一二千年大道完全中绝之说为不妥,于是把孟子由“圣人”降为“贤人”,与董、扬、王、韩等“卫道者”为同一序列,以填补孔孟以下道统传承的空白。之后二程出入佛老、返回六经,汲取佛老的思辨哲学,对道统作了新的诠释。二程把天理提到本体高度,把道统、经典、圣人联系一起进行论述,指出经典是载道之文,为学要以经为本、注疏为次。他们还把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升格为经典,并重视心性之学,倡导以心传心,超越汉唐儒学,直接孔孟源头。

  “道统”一词是由朱熹首先提出的。他将“道”与“统”合为一,提出“道统”范畴,这就把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历史上的传道谱系结合在一起。他说:“子贡虽未得道统,然其所知,似亦不在今人之后。”①“若谓只‘言忠信,行笃敬’便可,则自汉唐以来,岂是无此等人,因甚道统之传却不曾得?亦可见矣。”(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九)朱熹以《中庸》为例,认为子思因忧患道学失传而作《中庸》,这是为了让人们明白道统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,即它是上古圣王“继天立极”而来:“盖自上古圣神,继天立极,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。其见于经,则‘允执厥中’者,尧之所以授舜也;‘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’者,舜之所以授禹也。尧之一言,至矣尽矣。”(《四书章句集注·中庸章句序》)可见,朱熹道统论中的“道”是从《尚书·大禹谟》中摘出的十六个字,而这成为程朱道学一派所谓圣贤相传的“十六字箴言”。就传道谱系而言,朱熹以伊洛诸公为道统正传。他在《中庸章句序》中继续说:“异端之说,日新月盛,以至于老、佛之徒出,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。”直到二程兄弟出现,对儒家道统加以考订和论证,才真正传承了儒家千载不传之统绪,并驳斥了道佛似是而非之谬论。

  其后,陆王与程朱形成分立,提出心学道统观。陆九渊明确表示自己继承孟子之学:“窃不自揆,区区之学,自谓孟子之后至是而始一明也。”②“由孟子而来,千有五百余年之间,以儒名者甚众,而荀、杨、王、韩独著,专场盖代,天下归之,非止朋游党与之私也。……然江、汉以濯之,秋阳以暴之,未见其如曾子之能信其皜皜;肫肫其仁,渊渊其渊,未见其如子思之能达其浩浩;正人心,息邪说,距诐行,放淫辞,未见其如孟子之长于知言,而有以承三圣也。”③他以孟子心性之学为其道统之源,但并没有否定荀、杨、王、韩在道统传承中的地位。陆九渊还认为朱熹所尊奉的伊洛诸公尽管在学问、修行上有所成就,但还是不能与曾子、子思、孟子相提并论,不足以继任道统。王阳明虽然提出“颜子没而圣学亡”,构建起与理学“孟轲死,圣人之学不传”的道统传承谱系不同的心学道统论,但他还以“十六字箴言”作为心学之源:“尧舜禹之相授受曰:‘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’,此心学之源也。中也者,道心之谓也。道心精一之谓仁,所谓中也。”④可以看出,传统儒家讨论道统是立足于四书五经等基本经典,以经学传统为学统,以经典义理的核心价值为道,以圣王(人)人格为依归的三位一体之道统。

  近代以来西学东渐,中国文化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,经历了全方位危机。如钱穆所说:“辛亥革命,民国创建,政统变于上,而道统亦变于下。民初即有新文化运动,以批孔反孔,打倒孔家店为号召。孔家店中之伙计,即本文所谓社会下层之士。自此以下,社会有民无士。上无君,下无士,此则庶及可谓之全盘西化矣。”⑤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在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没有了经典教育,中华民族成了抛弃自己经典的民族。



(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)

责任编辑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