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尽天涯正归来——青弘瓯塑艺术北京展摭议

来源:中华文化旅游网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11-19 11:57   

到首都北京去以瓯塑作品举办个人艺术展,用非遗技艺献礼建党100周年。这该是青弘游学归来后的第一次吧。青弘是一个有着“拂云游四海,弄影到三山”古典志向的行者,她的每一次出走都能给我们带来无法预测的惊喜。

阅尽天涯正归来——青弘瓯塑艺术北京展摭议展览期间,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曹彦生给青弘颁发收藏证书

此次展览5月5日在北京东岳庙举行,这天正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,老黄历上写着“宜开市动土”,等等,是个好日子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但是瓯塑的文化含量和品味,青弘的专心和努力,决定了她的作品终究是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,这是个可喜的开始。

瓯塑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,其传统技艺在传承过程中不断丰富。材料上,彩色油泥灰的改进,增强了配色和塑形上的表现力,功能上,适应当代建筑空间的跳跃性,作品尺幅不断拓展,超越了传统以家居、厅堂、书斋实用为主的用途,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但是,这种创新并不很彻底,传统惯性的影响再加上材料的物理局限,作品在艺术表达上尚有遗憾。

阅尽天涯正归来——青弘瓯塑艺术北京展摭议非遗守护人青弘

青弘本名李一了,系温州明代名士李阶后裔。多年来,行走在公益推广非遗的道路上,是温州青年瓯塑艺术家中的佼佼者。青弘从少年时就长期远游学艺,痴迷书画、诗词,尤专注于瓯窑、瓯塑。她将瓯塑与历史、文物、瓯器、乡土等熔于一炉,创作了《宋风山水》《国宝档案·器》《三星堆》《白象塔文物》《温州风物》等系列作品,怀抱“重塑古典”的情怀,在现代审美的基础上立意“复原”,着意“归宗”,循古调而创新变,尊先贤而铸今魂,使得现代瓯塑迸发出古朴典雅与清爽活泼兼具的张力与气质。青弘曾经编辑出版了国家级非遗“瓯塑”第一本教科书《瓯塑基础教程》,被国家图书馆收藏,并以富有先锋性的艺术探索,先后多次举办个人艺术展,受到工艺美术界和舆论的关注。但是,瓯塑毕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,青弘目前只是市级传承人,这种状况会不会让人感觉小马拉大车,有点不自量力呢?让我们先看看这次展览的作品吧。

阅尽天涯正归来——青弘瓯塑艺术北京展摭议青弘作品欣赏:瓯塑《革命红船》

此次展览涵盖了青弘九年来创作的系列作品。其中,瓯塑瓯窑双非遗结合创作系列作品引人注目。展览作品以小品为主,分为九大类。如青绿系列,她把对青绿山水画的迷恋转化到瓯塑作品中加以运用,取得了异曲同工之妙。她采取框景式的手法,将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演绎成一件件基调统一、风格协调、构图迥异的略带现代手法的系列作品,令人驻足。青弘喜爱书法,她以汉字为题材的创作,又是一个特色。温州江心寺大殿里有巨幅瓯塑对联,文字是弘一大师手迹,款式中有“温州瓯塑”印记。拓片效果极佳,线条质感与弘一大师手迹对照甚为接近。据知情人透露,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温州瓯塑老艺人的佳作。掬月推想,青弘这次选择以汉字为主题创作瓯塑,是追慕先贤,知难而进?

阅尽天涯正归来——青弘瓯塑艺术北京展摭议青弘作品欣赏

以小幅特色作品支撑一场展览,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意,但更是一种冒险。青弘小小年纪,能有卓然抱负,在主体意识上潜心守拙抱朴,在材料、形式、内容上,敢于锐意突破,这其中不知要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。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序列性和空间感,并没有因为尺幅小而打折扣。这种探索可以说是反弹琵琶,意在摩挲彩色油灰塑造形象的底限。这种冲动必然带来在题材选择、尺幅确定、空间布局、补白题款等等方面的相应调整,以在传统基础上扬长避短。这种调整依然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但历史经验表明,任何工艺的质的飞跃,无疑都需要这样日积月累的实践摸索和理念沉淀。青弘正是沿着这个方向,以极大耐心,努力在传统技艺中融入时代元素、散发出时尚气质,成为当下人们喜爱的艺术品。这类作品是瓯塑,但又不完全是人们脑子里固有的习以为常的瓯塑,卡通化、空间分割组合式、小幅多件系列化等等,这不仅仅是一种创作和展陈策略,更是一种带有先锋意识的迈步。这样的结果就是,市场对瓯塑作品的关注度、接受度,日益增加了。千年瓯塑艺术的市场生存度为此得到提高。这不能不说是青弘的一个值得鼓励的贡献。

这次展览其实也是瓯塑走出温州的成功展示,青弘倾注着对故土的浓厚情感,带着瓯塑再次走出了可喜的一步。这些作品所灌注的勃勃生机,是生命的力量,是艺术的力量,是文化的力量,更是青春的力量。这些作品在整体上洋溢着瓯越文化中特别的灵性和温情,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,渗透和传递给观赏者美的、善良的讯息。(掬月)



(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)

责任编辑: